随着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更新换代,要满足客户需求升级,推动品质革命刻不容缓,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是品质革命的关键。为匹配公司品质革命的开展,加快打造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壮大、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双元制”和“订单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10月28日上午10点,在我司企业技术中心大楼二楼报告厅,我司携手顺德区第三职教集团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隆重举行第一届“德冠新材料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开班典礼暨“德冠新材料技术实训基地”签约授牌仪式。顺德区第三职教集团党委书记、集团长李保俊,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执行副校长李国富、培训处负责人廖耀成、设计部部长张志刚,德冠集团总裁谢嘉辉,德冠新材料公司助理总裁黎淑雯、生产一部总监何敬全等校企领导与嘉宾应邀出席,仪式由人力资源部常务副总监王宏树主持。参加仪式的还有来自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专业的第一届德冠新材料高技能人才培训班19名学员、学校派驻企业的教师代表、学员家长代表、我司生产车间管理人员代表和人力资源部全体人员。
活动现场
会议伊始,德冠集团总裁谢嘉辉致辞。他表示第一届“德冠新材料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开班及“德冠新材料技术实训基地”的设立,是我司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个跨越。谢总还指出,德冠新材料公司创建于1987年,是薄膜新材料行业的领跑者,生产制造拥有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壮大、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司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展开高效研发、精益生产、卓越营运、市场洞察等工作。在智能制造和品质革命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客户对品质的需求日益提升,而高品质的产品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企业需要加快推进与有强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要坚持需求导向,学校和企业必须架起一座信息畅通、灵活互动的桥梁,企业深入到学校,学校融入到企业,校企要发挥“资源共享,工学结合”的合作优势,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谢总在致辞中对校企合作寄予厚望,他表示公司会继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新伟大”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职业院校年青人投入到高技能人才队伍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等措施,提供技高者多得、贡献多者多得的发展空间,让高技能人才真正获得职业成就感,为社会、企业、家庭、自身创造价值。谢总期望在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德冠新材料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一套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共同培养输出未来技术骨干和工匠接班人。
德冠集团总裁谢嘉辉致辞
接着,德冠新材料公司助理总裁黎淑雯结合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义,以及政府发布的相关等政策文件,阐述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动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旁征博引,以顺德22岁“珠宝小匠”——陈奇亮参加2019年世界技能大赛,勇夺珠宝加工项目银牌的成长经历和突出技能为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给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黎淑雯助理总裁在发言中介绍到,“顺德珠宝小匠陈奇亮曾是顺德区第三职教集团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三年级时进入周大福大师工作室学习珠宝加工技能,能在世界技能大赛斩获银牌,是顺德职业教育水平与成效的体现,更是校企共育技能人才的典范。我司也要致力培养出一批爱岗敬业守规则、知识结构持续优化、实操技能过硬、职业化程度高的高技能人才,他们的技能水平要像陈奇亮这样,在行业领先,甚至在世界领先。”黎淑雯助理总裁还表示,公司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2)继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新伟大”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让高技能人才真正获得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3)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学质量;4)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提升培养效果;5)坚持以奋斗者为本,技高者多得,贡献多者多得,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助理总裁黎淑雯介绍“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开班目的与意义、运作机制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校企双方的支持和配合。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执行副校长李国富先生发言中指出,国务院今年2月发布的“职教二十条”表明了国家近两年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工作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推动,也离不开顺德区优质企业的关注与支持,李国富执行副校长还提到,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创办于1988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划分为区所直管,2017年职业教育改革,实施集团化办学,归属于第三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本地多家大型企业有多年合作办学经验。通过前期多次的校企交流,学校师生对德冠公司文化、企业治理水平、发展实力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第三职教集团领导班子对本次校企合作开办高技能人才培训班高度重视,也充满信心,将积极推动校企双方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来培养一批拥有一技之长、能为当地企业乃至社会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他同时鼓励培训班的同学们提高认识,珍惜学习机会,尽快融入企业,早日实现个人价值。
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执行副校长李国富为此次“校企合作”作指导发言
接下来人力资源部常务副总监王宏树对本次培训班的技能培训计划、资源配置以及人才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提到,此次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参考学校教学大纲并充结合驻企教师的意见,进行精心设计,共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一个月,采取“上午能力实践(现场观摩演示)+下午理论知识培训”形式开展,能力实践(现场观摩演示)分别由指定的制膜生产技术经理和分切技术经理统一实地教导,理论课程分为“通用知识、专业知识、职业教育”三类,由企业指定专业代表和学校老师负责主讲。第二阶段为跟岗学习一个月,人力资源部挑选生产部门技术骨干担任督导,实施一对一的带教辅导,让学员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督导人指导和示范下的进行实践,此阶段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培训成效开展考评,组织结业考试、答辩和实践考核;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后的学员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第三阶段培养——“顶岗作业”,并继续在督导人的带教下进行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系统全面的三个阶段培训,培养出一批热爱岗位,敬畏规则,严格执行制度、流程、标准,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必要的知识结构(产品知识、设备结构与操作、安全生产、质量管理、5S等知识)及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人力资源部常务副总监王宏树介绍“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培养计划、资源配置
设计部部长张志刚作为学校教师代表上台发言,他表示,参加本次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19位学生是亲身实地参观德冠新材料公司后表达出强烈的学习意愿,经德冠新材料公司人资部面试筛选后,择优筛选成为本次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一员。学校和老师会密切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学习状态,帮助学员尽快适应工作,并希望学员本人能提高安全生意识、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处理好师生、家庭、同事关系,早日成长为实干型人才。
设计部部长张志刚就人才培训工作作指导发言
活动尾声,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代表肖俊杰上台发言,他以“我们虽然不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但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与大家共勉,并表示会倍加珍惜此次培训机会,时刻端正学习态度,严守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尊师重道,团结工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果,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为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学校添彩、为企业创造价值。
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代表肖俊杰发言
仪式的最后,由第三职教集团党委书记、集团长李保俊,德冠集团总裁谢嘉辉,德冠新材料公司助理总裁黎淑雯就合作开办“德冠新材料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合作建立“德冠新材料技术实训基地”事项进行签约及授牌仪式。
签约及授牌仪式
此次开班典礼及签约仪式圆满结束,预示着德冠新材料公司与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将深化合作,逐步探索出一套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次“德冠新材料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成立承载了学校、企业、家长、学员的美好希冀,相信在公司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会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司实现“精品德冠”提供强大的“高技能人才”支持。
合影留念
附:顺德珠宝小匠陈奇亮事迹介绍
陈奇亮毕业于顺德区第三职业教育集团(顺德区第三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7年6月,成员学校包括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和龙江职业技术学校)成员学校中的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他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银牌,亦是此次比赛项目的唯一一名中国选手,更是中国选手历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最好成绩获得者。据悉,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能匹克”。
2013年,陈奇亮进入四会一所中专的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学习,该专业与远在顺德的郑敬诒职业技术学院有合作关系,第一年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被送到这里深入学习首饰加工。在职校学习的初期,陈奇亮要学的更多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操。二年级结束后,除了考大学和就业,职校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进入周大福大师工作室继续学习的机会。陈奇亮选择了最后一条路。经过工作室老师傅的悉心指导,加之刻苦训练,陈奇亮水平越来越高。毕业之后,陈奇亮顺利地留下来成为周大福的手做工艺师。
2018年6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赛选拔赛在上海举行,陈奇亮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挺进国赛集训名单;今年4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国赛“5进1”总决赛在北京举行,陈奇亮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成为珠宝项目唯一一名代表中国出征世界的“种子选手”。
从全国第一到世界领奖台,陈奇亮,这名出生于1997年的“种子选手”,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银牌。陈奇亮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很平凡,是18岁时亲手打磨了一枚戒指的满足感让他选择了珠宝加工方向,是高度专注的努力让他实现了技术上一次次的突破,是对极致的追求让他独自练习到深夜。